高校校長開講“大思政課”,《黃河大合唱》激勵學子奮發向上

作者:李夢恬 劉蕾 陳亮 周恩慧 時間:2024-05-30 點擊數:

(轉載自極目新聞,通訊員李夢恬劉蕾陳亮周恩慧

九曲黃河同聲唱,美育思政新課堂。5月29日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舉行紀念《黃河大合唱》誕生85周年系列活動,汪彬校長以《為抗戰發出怒吼,為大衆譜出呼聲!——藝術經典黃河大合唱縱橫談》為題,為晴川學子生動地講述了一堂融學術性、藝術性、理論性為一體的“大思政課”。


“風在吼,馬在叫。黃河在咆哮……”追尋着耳熟能詳的歌聲,課堂以《黃河大合唱》創作的時代背景開篇。1939年,這部音樂史詩巨作在抗日烽火中誕生,猶如黃河亘古不息的濤聲,超越地域、超越時代、超越民族和國家,至今不絕回響了85個春秋。

汪彬校長從“心靈相通的合作者遠在他鄉而遇”“黃河恍若千軍萬馬呼嘯着壓将過來”“延安窯洞不眠的燈光伴着樂思泉湧”“音樂巨作爆發出前所未有的音樂力量”“高高聳立在中國合唱史上的裡程碑”“洞穿世紀的樂語仍然像鐘鼓撞擊人心”六個版塊,娓娓講述了《黃河大合唱》創作背後的故事。

黃河的驚濤駭浪、船工們搏風擊浪的英姿、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,激發了光未然和冼星海詞曲創作的靈感,經過這兩位才華橫溢的青年文藝工作者精心構思和密切合作,《黃河大合唱》在延安正式誕生,首次公演便獲得空前成功。從此,這部集号召性、抒情性和英雄性于一身的音樂巨作,就以它磅礴的氣勢和撼人心魄的力量,在中華大地廣為傳唱。

汪彬校長談到,《黃河大合唱》具備宏大民族音樂史詩的規模和制式,它有完整的詩劇結構、多樣的合唱形式,有豐富獨創的音樂語彙與藝術風格,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義,個性而全面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與甯死不屈的氣節。他激勵晴川學子,深刻感悟經典旋律中飽含的革命激情和音樂力量,赓續紅色血脈,傳承中華民族團結一緻、勇往直前的頑強精神。

汪彬校長的精彩報告将紅色藝術與思政教育相融合,娓娓道來,深入淺出,講出了深刻、講出了高度、講出了溫度,是學校推動落實“時代新人鑄魂工程”、實施“大思政課”建設工程的務實舉措。

來自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的徐同學表示:“校長的這堂‘大思政課’讓我領悟了《黃河大合唱》的深邃意義和熾熱情感,堅定了我繼續前行、奮發向上的信心和決心。希望我們每個青年人都能像黃河那樣奔騰不息,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!”


版權所有 © 中国·3044am永利集团-www.3044noc.com 鄂ICP備10004916号